今天分享的是:2025年智能之光:⼈机协作的经济管理研究新时代报告
报告共计:62页
大容量SSD技术要求及评价指标核心总结
开放数据中心委员会(ODCC)发布的《大容量SSD技术要求及评价指标》,聚焦单盘容量≥30TB的企业级/数据中心固态盘,系统梳理其需求背景、应用场景、技术痛点及标准化要求,为行业发展提供指引。
需求背景方面,全球数据量激增,2027年将达500ZB且80%为非结构化数据,数据中心存储占比超70%。传统“热-温-冷”存储架构向“热-温”双层演进,AI场景下80%温冷数据需高性能大容量存储支撑,而存储容量密度增长滞后于数据增长,催生对大容量SSD的迫切需求。
应用场景主要包括两类:一是AI应用,既作为高速缓存需高性能,也作为数据湖主存需大容量、低成本,AI训练服务器常配置8-24个SSD,总容量达上百TB;二是替代HDD,在对象存储、大数据采集等读密集型场景,凭借高带宽、高可靠性及渐降的单位成本,成为云服务商、企业的优选。
技术痛点涵盖多维度:高密硬件设计上,现有形态限制NAND布局,需适配PCIe 7.0的新形态以满足容量、散热需求;可靠性方面,NAND颗粒增多导致故障风险上升,故障后重构数据量大、周期长;寿命受写放大影响显著;功耗随容量增加上升,能效需求迫切;接口速率需匹配容量增长;QLC颗粒特性带来性能挑战。针对这些痛点,业界已发展出盘内RAID、FDP技术、动态多模等解决方案。
展开剩余76%技术要求及评价指标明确且具体:容量上,单盘≥30.72TB,容量密度达360TB/U;功耗支持多档位可控,静态功耗不超6W;能效顺序读≥350MB/W、顺序写≥60MB/W;性能需达HDD的5倍以上带宽、100倍以上IOPS,时延低于其1/10;寿命以PBW为核心指标,支持寿命监控;可靠性要求UBER≤10⁻¹⁷、MTBF≥200万小时,且支持多重保护机制;同时涵盖外观、状态监控及安全等全方位要求。
以下为报告节选内容
发布于:广东省同创优配官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